【「熊貓爸」與「虎媽」】研究:較多爸爸比媽媽更重視子女內心世界

    八件前,美籍華裔教授出版《虎媽的戰歌》一書,牽起了虎媽熱潮。其後「虎媽」特指對孩子嚴厲的華人母親,操控著孩子的社交和生活,少顧孩子內心世界,要換取孩子卓越的成就。

    西方研究曾指華人父母的教養專制。專制型(authoritarian)父母嚴格,多用控制和檢討方式,對孩子的期望高,心靈支援卻較少。他們認為專制的教養同時意味敵意、不信任和支配。反之,受人推崇的是威信型風格(authoritative),除了高要求,亦肯定孩子的個人自主感,接納他們的情感。研究發現在威信教養下的孩子心理較健康。

    香港學者研究深圳父母的教養風格過去香港學者留意到,西方的教養風格放在華人文化裡未必完全適合。華人的教養文化裡有「管教」的觀念,透過訓練和操控表達了父母的關愛和培育,「管教」與專制和威信型各有相似。

   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兩位學者謝莎和李輝近日發表研究,嘗試在中西教養研究的基礎上,進一步發掘華人父母的教養風格及父母二者教養有何分別。

    學者在一所位於深圳的幼稚園裡成功訪問了86對中產父母,他們的孩子男女約佔各半,全都為5、6歲。在父母都填寫問卷後,學者到訪其中四對父母府上進行訪談。

    熊貓爸罕有 是看重子女內心世界的男人學者運用統計學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為教養風格進行分類。主流的父母不是嚴厲如虎,就是傾向寬容:結果顯示42%是寬容型的家長,39% 是虎爸媽。整體只有19%是肯定型(supportive)的父母,其中爸爸的比例高,約佔三分二。學者稱這些著重子女內心世界的爸爸為「熊貓爸」。

    「熊貓爸」 敏銳於孩子的情感需要,肯定子女的想法,促進自尊心、獨立等方面的發展。為何有熊貓爸的現象,學者則認為需要待進一步研究才能解釋。

    而「虎」是指西方的「專制」和華人的「管教」兩者均佔很強的教養風格。

    爸爸疼愛女兒 「不捨得罵」研究又印證了「女兒是爸爸的情人」的說法。結果顯示,爸爸明顯地少用專制(虎)的方式對待女兒,媽媽對待兒子或女兒均無相同情況。學者認為這結果與許多其他研究一致,爸爸傾向對兒子更嚴格,對女兒較寬鬆。

    這群父母的社經地位和教育水平較高,因此整體來說不少人都以威信型管教為主。但結果顯示,整體上媽媽的管教風格比爸爸略為專制(虎)。這特別反映在媽媽較多管教情況是沒給理由的責罰、喝罵,而爸爸則較多向子女解釋和引導。

    學者如此解釋 「虎媽」現象:上一代爸爸為了扮演嚴責管教的角色,會刻意與孩子保持距離;當代的爸爸相處時間變少,則嘗試以玩樂與孩子親近,責罰和管教的責任就移交媽媽身上。

    虎媽現象或許也與幼童的成長階段有關。在孩子年幼時,特別倚賴媽媽發揮持續的照顧和教育角色。學者以其他研究補充道,當子女慢慢步入青少年期,爸爸在管教、培育自主和獨立的角色會變得更重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(HK01)

    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