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疾病年輕化】32歲男久坐少動竟導致心肌梗塞

    一名體型肥胖且合併有吸菸習慣的男士,長期在家從事文書翻譯工作,鮮少出門走動,有一天突然覺得呼吸困難、喘不過氣,被送醫急救後,發現年僅32歲的他,竟爆發急性心肌梗塞併發肺水腫,緊急放置支架後,搶回一命。

    患者在心肌梗塞發病前曾感染諾羅病毒,原以為胸悶不適感是由病毒引起,他也表示,自己過去不時會出現胸口悶痛、無法呼吸的症狀,嚴重時更會睡不著、痛苦翻滾,如今就醫後,才知道原來是心血管出了問題。

    雖然他沒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,但久坐不動、長期菸癮,已成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,就醫時血糖更比一般人高出一倍以上。患者早知自己血糖數值偏高異常,卻以為可以靠飲食矯正而未就醫,缺乏病識感。

    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人心肌梗塞發病的平均年齡是52歲,但近年發現,35至45歲患者增加5成;該名男子32歲即因肥胖和重度煙癮導致病發,年紀輕輕實屬罕見。

    患者出院後除了持續藥物治療外,還需接受「心肺復健」,並制訂減重、戒菸和運動計畫。

    不過,剛病癒的患者一個月內不宜劇烈運動,緩和運動期間可配掛心率監測儀器,每分鐘高於休息心跳30下就應減低強度。

    患者病情穩定後,可在醫師監測下執行最大運動測試,再根據測試結果,可訂出適合每位病人的訓練心跳區間,給予有氧運動處方,增加心肺功能。

    吸菸和肥胖正是心肌梗塞復發的兩大危險因子,戒菸和規律心肺復健分別能降低36%及25%的心肌梗塞死亡率,是重新養「心」的不二法門。

    青壯年平時應養成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,有潛在病徵的患者更應及早就醫。

    (自由時報)

    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