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2025年3月12日,因金秀賢涉嫌與未成年女星金賽綸的戀情爭議及後續輿論風暴,已有多個品牌宣布與其解約或暫停合作,具體如下:
已確認解約/暫停合作的品牌
1. Dinto(韓國高階美妝品牌)
首個公開宣布暫停合作的品牌,原定活動計畫全面中止。品牌方承認“因輿論爭議需重新評估合作”,並公開致歉。
2. PRADA(全球奢侈品牌)
作為金秀賢的長期合作方,PRADA已終止其全球代言人身份,並撤下相關宣傳物料。
3. 多樂之日(烘焙品牌)
被目擊線下門市緊急撤換金秀賢宣傳海報,疑似切割。
4. Galaxy S26(三星手機)
合作僅3個月便解約,品牌方因「負面輿論不可控制」啟動停損程序。
5. 雪花秀(韓國國民化妝品)
暫停合作並撤下廣告,成為首批解約的本土品牌之一。
6. 新韓金融集團(金融領域)
因「公眾人物道德風險」終止代言,涉及銀行、保險等業務。
7. 濟州航空
將金秀賢10年前拍攝的廣告影片設為非公開狀態,回應稱「避免爭議擴大化」。
潛在解約風險品牌
1. Jo Malone(祖瑪瓏亞太區代言)
雖未官宣解約,但母公司雅詩蘭黛被曝正評估合作風險,網友呼籲品牌方跟進抵制。
2. Mido(瑞士手錶品牌)
廣告投放量大幅減少,官網刪除部分宣傳內容,疑似觀望。
3. Homeplus(零售品牌)
韓國網友發起聯署施壓,要求終止合作,稱「代言人形象與品牌價值衝突」。
4. Tommy Hilfiger、Lemona(國際時尚與保健品牌)
被曝合約進入「重新談判」階段,若解約可能涉及高額違約金。
解約影響與違約金
預估金額:已解約品牌的違約金累計約200億韓元(約9,960萬人民幣),若海外品牌(如PRADA、Jo Malone)加入,總金額或達千萬美元等級。
商業價值重創:金秀賢年度代言收入原約100億-200億韓元(750萬-1500萬美元),事件後代言資源幾乎清零。
產業連鎖反應:韓網聯名要求解約的品牌達18家以上,投資人擔憂關聯上市公司股價進一步下跌。
這次事件導致金秀賢的「國民級形象」全面崩塌,品牌方以「切割風險」為優先策略。未來若刑事指控成立,解約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,復出可能性極低。目前,公眾輿論與法律程序的雙重壓力,正持續衝擊其商業版圖。